在中亞和新疆一帶,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民間故事,說有位國王得了一種奇怪的病,一到晚上就什麼都看不見了,國王懸賞重金求醫,但求了多少名醫都束手無策。後來從遠方來了一人,自稱有辦法,他不開任何藥方,只是用大米、羊肉、胡蘿蔔、清油等材料製成一種從未見過的飯食,叫國王天天食用。國王只覺得噴香無比,不知不覺吃了一個月,怪病竟奇跡般地痊癒了。另外還有一段傳說,相傳在一千多年前,有個叫阿布艾裏.依比西納的醫生晚年身體虛弱多病,吃了很多藥都無濟於事,後來他研究了一種飯,進行食療。他選用了羊肉、胡蘿蔔、洋蔥、清油、羊油和大米加水加鹽後小火燜熟。這種飯具有色、味、香俱全的特點,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慾,於是他早晚各吃一小碗,半月後,身體漸漸地恢復了健康,周圍的人都非常驚奇,以為他吃了什麼靈丹妙藥。後來,他把這種"藥方"傳給了大家,一傳十,十傳百,便成為現在的維吾爾族人普遍吃的抓飯了。  

  其實抓飯配方中的確包含著營養科學的道理,這首先要從胡蘿蔔與油、肉之間微妙的關係說起。胡蘿蔔是營養價值十分高的補品,中醫俗稱"小人參",具有補氣生血、生津止渴、安神益智等妙用。許多人都懂得,胡蘿蔔中含有其他食物少有的β-胡蘿蔔素,它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。人如果缺乏維生素A,就會得乾眼症、夜盲症。可是單吃胡蘿蔔,人體卻得益甚微,因為胡蘿蔔素的特點是,溶於油而不溶於水,如果不溶解,小腸就無法吸收。而抓飯中正好有大量的油和肉,使脂溶性的胡蘿蔔素能為人體所吸收。根據這個道理可以得出結論:我們平時吃胡蘿蔔,最好多放些油,或者和肉一起炒。前面那個故事中的國王得的病顯然是夜盲症。  

  洋蔥,新疆人稱為皮牙子,也是抓飯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調味品,含有大量蛋白質、氨基酸、糖類,還含有硫醇、二甲基二硫化物、三硫化物等多種成分,藥理上講,它具有祛風、發汗、解表、消腫,治感冒風寒、頭痛鼻塞、中風、面目浮腫、痢疾之功效,據現代科學證明,洋蔥還具有溶解血栓的功用,所以歐美國家稱洋蔥為蔬菜中的皇后。新疆的穆斯林群眾將這幾種食物配料進行有機組合後,就成了一種滋補性極強的飯食,因此有一些人稱新疆的抓飯為"十全大補飯"  

  維吾爾族逢年過節、婚喪嫁娶的日子裏,都必備"抓飯"待客。他們的傳統習慣是先請客人們圍坐在炕上,當中鋪上一塊乾淨餐布。隨後主人一手端盆,一手執壺,請客人逐個淋洗淨手,並遞給乾淨毛巾擦乾。待客人們全部洗淨手坐好後,主人端來幾盤抓飯置餐布上(習慣是2~3人一盤),請客人直接用右手從盤中抓食。  

  新疆的抓飯,種類、花樣較多。所用原料基本相同,間或有些變化。如用油方麵,除了用清油外,還有採用骨髓油、酥油、羊油或紅花油做抓飯的。在用肉方面,除了羊肉外,還有選用雞、鴨、鵝和牛肉來做抓飯的。到新疆時,別失去嚐一嚐新疆抓飯的機會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msui8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