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1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一口香.jpg

新疆賣饢族-03.jpg

tamsui8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回上一層(熱鍵:b)

tamsui8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0) 人氣()

  在中亞和新疆一帶,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民間故事,說有位國王得了一種奇怪的病,一到晚上就什麼都看不見了,國王懸賞重金求醫,但求了多少名醫都束手無策。後來從遠方來了一人,自稱有辦法,他不開任何藥方,只是用大米、羊肉、胡蘿蔔、清油等材料製成一種從未見過的飯食,叫國王天天食用。國王只覺得噴香無比,不知不覺吃了一個月,怪病竟奇跡般地痊癒了。另外還有一段傳說,相傳在一千多年前,有個叫阿布艾裏.依比西納的醫生晚年身體虛弱多病,吃了很多藥都無濟於事,後來他研究了一種飯,進行食療。他選用了羊肉、胡蘿蔔、洋蔥、清油、羊油和大米加水加鹽後小火燜熟。這種飯具有色、味、香俱全的特點,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慾,於是他早晚各吃一小碗,半月後,身體漸漸地恢復了健康,周圍的人都非常驚奇,以為他吃了什麼靈丹妙藥。後來,他把這種"藥方"傳給了大家,一傳十,十傳百,便成為現在的維吾爾族人普遍吃的抓飯了。  

  其實抓飯配方中的確包含著營養科學的道理,這首先要從胡蘿蔔與油、肉之間微妙的關係說起。胡蘿蔔是營養價值十分高的補品,中醫俗稱"小人參",具有補氣生血、生津止渴、安神益智等妙用。許多人都懂得,胡蘿蔔中含有其他食物少有的β-胡蘿蔔素,它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。人如果缺乏維生素A,就會得乾眼症、夜盲症。可是單吃胡蘿蔔,人體卻得益甚微,因為胡蘿蔔素的特點是,溶於油而不溶於水,如果不溶解,小腸就無法吸收。而抓飯中正好有大量的油和肉,使脂溶性的胡蘿蔔素能為人體所吸收。根據這個道理可以得出結論:我們平時吃胡蘿蔔,最好多放些油,或者和肉一起炒。前面那個故事中的國王得的病顯然是夜盲症。  

tamsui8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下一張(熱鍵:c)

tamsui8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下一張(熱鍵:c)

tamsui8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回上一層(熱鍵:b)

tamsui8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

下一張(熱鍵:c)

tamsui8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

下一張(熱鍵:c)

tamsui8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

下一張(熱鍵:c) 


tamsui8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

 
新疆界有新品囉~~~

tamsui8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
這是新的菜單,有老闆娘8月份回新疆後帶回來的新東西喔~~

tamsui8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饢(印地語:नान、波斯語:نان‎、哈薩克語:нан, nan)是一種在中亞和南亞很常見的麵餅。最早是從波斯傳來的。在中國被稱作"維吾爾麵包"、"維吾爾大餅",是維吾爾人喜食的主要食品,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,古代稱為"胡餅"、"爐餅"。
據考證,"饢"字源于波斯語,流行在阿拉伯半島、土耳其、中亞細亞各國。維吾爾族原先把饢叫做"艾買克",直到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後,才改叫"饢"。在新疆博物館,至今保存著吐魯番高昌故城出土的幾個饢,在饢的表面,一千多年前先人的咬印依舊清晰可辨。

tamsui8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07年1月1日新疆界手工麵館搬到舊址的正對面
空間比舊店寬敞了許多,更明亮,更溫馨,還設置了等候區.

tamsui8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新疆界手工麵館舊店
2004年1月15日新疆界手工麵館在淡水鎮新民街65號開始營業,

tamsui8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